熱帖
  微信房地產朋友圈總有高質量的科學謠言被瘋狂轉發,它們到底是怎樣被編造出來的,有網友作了系統總結。
  1.SD記憶卡編造一個高質量科學謠言的經典要素。一般而言,包括如下幾點:
  1.1文字質量。寫報告也好,謠言也好,最基本的要求便是文字:是mSATA否有錯別字、語句是否通順、格式是否標準……一條內容極具迷惑性,卻通篇錯別字的謠言,很容易引起懷疑。
  1.2日常相關性(受眾)。為了使謠言廣泛傳播並引起恐慌,謠言的內容必須貼近日常生活,尤其是一些必不可少的活動,比如吃飯(食品安全)microSD、睡眠(電子產品輻射)、生理活動(空氣質量)等……一般在聽說自己的每日活動中存在可能的危險時,第一反應總會是“如何避免”,而不是“這個信息是正確還是錯誤”。
  1.3科學性。對於一條成功的科學謠言,科學性是必不可少的。這裡要說的,是一種“不嚴謹的科學”東森房屋。一些謠言往往由科學事實推斷而來,卻拋去了最為基本的劑量問題,把定量化的結論轉變為定性結論。
  以下隨手列舉幾個此類推斷:每天喝10L以上的水,易引起水中毒→每天喝10L飲料,會引起中毒→飲料會引起中毒→飲料居然有毒,食品安全堪憂!這個社會怎麼了……
  蝦和大量維生素同時服用,可能會影響人體健康→蝦和維生素同時服用,會產生有毒物質→海鮮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一起吃容易中毒→上周有人同時吃了海鮮和維生素,暴斃而亡……
  每天攝入過多紅肉,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增加→每天吃紅肉,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→吃紅肉會得心臟病→紅肉不能吃,對心臟有害,請轉告你的家人……
  1.4引用科研成果。如果在謠言中引用科研成果,會大大增加謠言的可信度。比如在1.3中提到的類似邏輯鏈,能引用最初的科研成果,都會使謠言更具迷惑性。然而,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,不當引用科研成果,甚至自己編造,只會使謠言看起來“沒檔次”和易於被闢謠。
  2 .實踐。造出一條生動的科學謠言,基本步驟如下:明確目標與受眾→模糊研究目標→模糊劑量→引用真文獻與作者→採用“科學”的寫作格式→無視對文章不利的事實→過分演繹危害→使用危言聳聽的文字。
  3 .如何判斷謠言真假。寫了這麼多,到底如何判斷消息的來源可靠與否,是否可信呢?結合上文,總結起來只有一個原則:三思而後信。
  (來源:知乎日報,見報有刪節)  (原標題:朋友圈高質量的科學謠言是怎樣被編造出來的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v68rvvc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